中國自閉癥兒童康復教育領域專業互聯網+平臺。致力于用科學的技術和方法,促進行業康復教育水平整體提升,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好的康復教育服務。 恩啟,讓康復更有效!
什么是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不單單是把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放在一個教室里讓他們一起上課。而是分小組上課,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設定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合作學習、合作小組及同輩間的學習、合作以達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終目的是將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環境及社會生活的主流內。
雖然教育部就隨班就讀兒童出臺了“零拒絕”的政策,但是讓特殊孩子進入普通學校上學不應該成為一個任務,“隨班就坐”、“隨班混讀”是目前我國隨班就讀工作的一個現狀。
江蘇省特殊教育研究會理事長、研究員丁勇曾說過“育人是隨班就讀的根本任務。如何改進隨班就讀教育教學,提高育人質量,這是推進隨班就讀工作所面臨的重大挑戰?!?br/>
隨班就讀工作為什么有量無質?
學校方面
我國約有40萬的特殊孩子在普通學校就讀。學校是融合教育發展的載體,有關融合的一切都從這里開始目前,在隨班就讀工作的不斷推進中,學校對特殊兒童拒之門外到允許就讀再到配合就讀,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班一直在發展但是效果并沒有很理想,還有諸多的攔路虎。
1、大多數普通學校不具備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條件。學校所提供的教育經費非常有限。由于經費的投入問題,導致在教學材料、用具、教學設施、資源教室、資源教師配置等方面存在不足,很難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提供足夠的支持
2、隨班就讀的氛圍不夠,學校沒有對家長和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所以會出現覺得特殊學生很笨、學習差、情緒不穩定、打擾自己學習等,從而導致小朋友之間的不和諧、孤立特殊兒童、甚至家長聯合起來向學校施壓勸退特殊生。
3、隨班就讀并不是直接把特殊孩子放在普通班就行了,它要求學校必須配備專門的資源教室以及需要請專業的資源教師。很多學校是做不到的,有些可能是不重視,有一些學校是沒有資源來滿足需求。
教師方面
教師是融合教育發展的關鍵,但是特教老師稀缺和經濟壓力,缺失支持教師的殘障兒童“隨班就讀”面臨巨大的挑戰。
1、融合領域中也沒有形成一套專業并可復制的教學體系。普通教師很難接觸到融合的專業培訓,而特教老師則難以進入幼兒園或學校。
2、有些普通幼教和教師,對特教不了解,對自身專業性不自信,通常是不會完全接納孤獨癥兒童。因為他們擔心自己不夠專業,耽誤孩子的干預最佳時間。
3、一些教師不贊同特殊兒童在普通班中隨班就讀。主要是覺得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差,會影響班上的總體教學水平。此外,普通學校的教師缺乏相應的特殊教育專業知識和技能。
社會方面
社會認同與社會接納對特殊兒童的教育與發展至關重要,融合教育的目的是讓特殊兒童將來能回歸到社會,但是目前大眾認知等問題也一直融合教育發展的一大挑戰。
1、由于我國隨班就讀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經驗不足,所以我國隨班就讀存在著特殊教育立法不完善;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一些具體的措施難以落實和沒有進行統一的管理、規劃;在特殊教育方面投入資金不足,大多數普通學校教育資源嚴重缺乏等問題。
2、許多社區對區內普通學校支持的運轉機制也沒有建立起來。社區沒有做好有關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宣傳工作,如開展各種社區內的講座、與學校取得聯系、幫助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等
3、目前,社會上對隨班就讀的態度還沒有形成一個尊重與善待的氛圍,社會上的各類人士對特殊兒童的認知不夠,接納程度低。
家長方面
1、家長在觀念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有的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時感到不安、自責、內疚或失望的情緒;家長出現一些嚴重錯位的觀念,要么過分偏愛、事事包辦或怕孩子送到學校后“受罪”或受到其他正常孩子的嘲笑、欺負。
2、家庭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等原因,從而造成許多特殊兒童無法走出家門,沒有機會接受教育。這些都制約了特殊兒童的獨立性,滋長了他們的依賴性,使他們今后走向社會以后毫無適應性。
3、有些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后就覺得是老師是事情了不管不顧,但融合教育是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并非是單純的“托管”。
5、不認同自己孩子是特殊兒童,所以拒絕參加隨班就讀,也拒絕任何形式的康復補救等等,從而耽誤了孩子的最近干預時間。
自身方面
在融合教育的過程中,孩子作為主體是所有問題的根源,也最能體現一個融合教育的發展情況。雖然一直在呼吁提倡融合教育,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融合教育的,能進行融合教育那么他的本身能力必須要達到一定條件。比如他可以聽懂理解服從指令。不然可能就會出現以下問題:
1、因為自身的原因,在普通學校學習中導致認知能力不夠,知識結構不完善,以至于學業跟不上,特別是越往高年級學科學習越難;
2、不懂得課堂常規,上課時經常跑出座位,興奮時會亂蹦亂跳,班內的教學秩序遭到破壞,影響了正常學生的學習;
3、注意力不集中,很難在課堂上專心從事學習活動,成績不理想;在情緒激動時會出現攻擊行為,導致被排擠被霸凌被歧視。
融合,并不只是單純地、物理地將兩個群體的孩子放在一個教室里那么簡單,要想融合教育能夠有效地,成系統的進行下去,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發力。
我們需要國家對社會進行融合教育的知識普及,需要社會對融合教育的支持與資助,需要足夠的師資力量,需要社會人士的寬容、理解和幫助。